有些繪本會以「邀請」的姿態試著與小讀者建立良好的關係。如《Don’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Jelly Nelly》在書封的設計上挖了一個小洞,吸引大人和小孩看到都想戳戳看,而手指一戳下去,就打開了書本,進入作者構築的另一個想像世界。
3、善用道具,但繪本才是主角
怕黑是多數小小孩的生命經驗,《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》是一本幫助孩子克服黑暗恐懼的圖畫書。作者Ed Emberley處理怪物在黑暗中消失的方式,符合幼兒需要具像的感官接觸經驗。還可以在搜尋引擎打上「Big Green Monster」的關鍵字,可以找到很多五官的模版圖案,爸媽可以買各種顏色的布織布,將布織布放在模板圖案上剪出五官的形狀,不論是臉形、眼睛、嘴巴、鼻子還是頭髮,都可以剪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顏色,再讓孩子組合出一隻怪物,對繪本印象更加深刻。
4、不要用繪本說教
《Eat Your Peas》的故事,是敘述一位堅持度非常高的小女孩,非常討厭吃豌豆,媽媽卻以各種跨張的方法利誘,希望她吃下豌豆,結果,小女孩提出了交換條件:如果媽媽吃下自己不喜歡吃的花椰菜,那麼,她也會吃下自己不愛的豌豆。為了小孩不偏食,媽媽到底會不會吃下花椰菜?這個故事並沒有「標準答案」式的結局,而是開放讓親子共同討論,每對親子可能有不同詮釋的結局,而結局產生的過程,就是親子價值觀的溝通與形成。
「重複性高」是第二外語學習的重要元素,語句出現的頻率高,就算是較為複雜的句型結構,孩子重複聆聽之後,才有機會模仿,進而跟著開口說英文。最著名的英語繪本《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?》,就是屬於結構簡單的短句,可以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跟著朗朗上口。它的有聲CD也把歌曲編得琅琅上口呢!